我的電腦曾經數次崩盤,諸多資料消失不見。《聽,北京的聲音,2008秒》,也在某次崩盤中消失了。這是當年迎奧運時北京廣播電臺的出品。這段聲音記錄了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有鴿哨聲、自行車鈴聲、檀板絲弦,也有合唱團大媽的歌聲、三里屯的搖滾……當年聽過這段聲音,我便想哪種聲音最能代表北京,是京劇、是搖滾還是大媽們的歌唱。
  傳統如京劇,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京劇團,天津、上海京劇水平可能比北京還高,用京劇代表北京不合適。現代如搖滾,北京是全國搖滾樂隊聚集地,但哪兒沒有兩三個搖滾樂團呢?大眾如大媽們的歌唱,北京大媽唱歌,哪兒的大媽不唱歌?
  我想還是鴿哨聲最能代表北京。倒不是只有北京人做鴿哨、玩鴿哨,但北京的鴿哨製作最精、聲音最美。隨便找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描寫北京的影片,都會有這樣的場景,鏡頭搖向天際,一群鴿子從四合院屋頂起飛,穿雲而過,同時響起悠遠清亮的鴿哨聲。現在描寫北京的影片還會這樣拍。
  什麼是鴿哨,大部分人都不熟悉。鴿哨是佩戴在鴿子身上的哨子,鴿子飛動帶動氣流穿過鴿哨發出聲響。製作鴿哨的材料是葫蘆和竹子。葫蘆做的鴿哨圓形,竹子做的管狀。在葫蘆和竹子截面上嵌入竹片或者其他貴重材料,開一個長方形的口,鴿哨就做好了。別看我說的簡單,要做一把合格的鴿哨,是很複雜的手藝。鴿哨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把幾種鴿哨聯綴在一起形成組合,如三聯、五聯、七星、九星等等。
  說到北京鴿哨,先要說北京鴿子。北京人養鴿子歷史悠久,特別在清朝,八旗子弟有閑有錢,把養鴿子當成重要的消遣方式。在這我還要說一下,過去北京人或者中國人養的鴿子,不是廣場上放飛的和平鴿。這種西洋鴿子國人是不屑玩的。當然他們玩的也不是信鴿,舊時除了軍隊和大俠,似乎沒什麼人對飛鴿傳書有興趣。
  老北京人玩的是中華觀賞鴿。這種鴿子從野鴿馴化而來。野鴿也稱鵓鴿,顏色灰黑,現在偶爾還能看到。通過對野鴿的選擇性雜交培育出中華觀賞鴿。這種選擇方式近似於對金魚的培養,是國人的生物學。觀賞鴿也像金魚一樣種類繁多,能達到上百種。從大類上說有點子、兩頭烏、鐵翅、黑玉翅、墨環兒等。您要對這個有興趣可以看看《清宮鴿譜》,各種鴿子都有詳細圖解。
  養鴿子畢竟不光為看樣子,不會飛也白搭。放鴿子才是玩鴿子的重點。手持竹竿將鴿子轟上天,看著頭鴿帶領鴿群列陣似的翱翔,鴿群隨著自己手上的動作忽東忽西、忽上忽下。突然別的鴿群衝過來,立即組織本隊和“敵軍”交戰,兩軍戰後,還將別人的鴿子裹了回來。這時養鴿人志得意滿,心情就像得勝的將軍。
  當此時,只看鴿子飛翔已不過癮了,鴿哨要登場了。給健碩的鴿子拴上鴿哨,飛翔中鴿哨發出鳴聲,人的樂趣也從視覺擴展到聽覺。根據鴿子強壯程度,掛上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鴿哨,越強壯掛的越多。不同的排列組合,聲音也變得豐富,有的鴿哨負責低音,有的負責高音,天空成了交響樂舞臺,鴿子是樂手,養鴿人成了作曲家和指揮。
  老北京在鴿哨聲中安靜了,城市的嘈雜被悠揚的樂聲覆蓋。碧空中的鴿群,俯視青磚灰瓦的北京城,再次沖向更高的天空,譜出北京最美的聲音。
  逐漸城市高樓林立,鴿子失去了生存空間,鴿哨聲雖還頑強占據北京最美聲音的寶座,但在這座城中也幾乎聽不到這悠遠的聲響。著名學者王世襄有感鴿哨的凋零,寫出了名作《北京鴿哨》。雖有王先生熱心推動,城市發展的腳步卻不會為鴿哨而停下。當年王先生放飛鴿群的芳嘉園15號,也在鏟車下化為飛灰。今年是王世襄先生誕辰100周年,天堂會有他喜歡的鴿哨聲吧。  (原標題:北京的聲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66prhrx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